朝外街道-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讲活动

文章来源:朝阳门外微信公众号
发布时间:2025-08-11
0
5

wps_doc_0.jpg

为切实解决夏季厨余垃圾分类问题,提升分类精准度与实效性,8月7日下午,朝外街道联合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,以“分好厨余 绿色夏日”为主题,在吉祥里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宣传培训活动。

本次活动核心聚焦“厨余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”,立足居民实际需求,通过系统化讲解和沉浸式互动,着力提升垃圾分类精准度。

wps_doc_1.jpg

活动现场,讲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实例分析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厨余垃圾的科学界定标准、正确投放规范以及后端处理流程。特别针对夏季常见的瓜果皮核、剩菜剩饭等易混淆垃圾进行了重点解析,帮助居民厘清分类误区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居民参与热情高涨。

哪些是厨余垃圾?

厨余垃圾由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菜帮菜叶、剩菜剩饭、瓜果皮核、废弃食物、茶叶渣、中药药渣等易腐烂、含有机质的废弃物组成,例如西瓜皮、香蕉皮、苹果核、蛋壳、鱼骨鱼刺、小碎骨、咖啡渣、枯萎的小型绿植花卉等。(大骨头、贝壳类硬壳、粽叶、玉米棒芯、坚果硬壳等因不易生化处理,属于其他垃圾。)

厨余垃圾如何正确投放?

“沥干汤水”是前提:投放前尽量滤除厨余垃圾中的汤汁、水分,减少重量和异味。

“袋口扎紧”防滴漏:使用垃圾袋盛装厨余垃圾,投放前扎紧袋口,防止遗撒污染环境。

“及时清倒”不过夜:特别在夏季高温时,做到“日产日清”,避免厨余垃圾在家中长时间存放产生异味、滋生蚊蝇。

“装袋投放”要规范:将装有厨余垃圾的袋子,整体投入绿色的“厨余垃圾”收集桶中。

分类后的处理方式?

资源化利用:正确分类投放的厨余垃圾,将被专业收运至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(如厌氧发酵、堆肥等)。

变废为宝:经过处理,厨余垃圾可转化为沼气(用于发电或供热)、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。

环保效益:有效减少填埋和焚烧量,降低环境污染,助力碳减排。

wps_doc_3.jpg

此次“分好厨余 绿色夏日”主题培训活动,系统梳理了厨余垃圾"分类-收运-处理-利用"的全链条知识体系,同时回应了居民在操作层面的困惑,有效提升了居民对厨余垃圾科学分类与处理的理解和实操能力,为营造更洁净、更清爽的社区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评论
剩余140

版权所有©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
ICP备案编号:京ICP备05083642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517182-00001

  • 登录

还没有账号?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
其他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