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蒙疆学子双向研学 共绘民族团结交融新画卷
2025年暑期,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统筹推进系列跨区域研学交流活动,架起京蒙疆三地青少年沟通的桥梁。内蒙古、新疆学生走进北京,感受科技魅力与校园文化;北京朝阳学生远赴新疆墨玉,体验民族风情与历史底蕴。三地青少年在双向奔赴中增进了解、凝聚情谊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同心同行、相伴成长”的主题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研学路上绚丽绽放。
京蒙携手探科创
共筑科学强国梦
7月11日至17日,2025年京藏疆青蒙“融铸式”教育协作系列活动中学生科技夏令营在京开展。来自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第二中学 、达茂联合旗实验中学的80名师生,与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、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的80名师生两两结成对子,开启为期7天的沉浸式科技研学。在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,两地学生参观校史馆,聆听百年学府的学术传承与育人故事,树立远大志向。在中科院力学所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科研场所,学生通过趣味力学制作、电声学创客实验触摸前沿科技,感受“国之重器”的力量。在鸟巢、水立方等双奥场馆,学生体悟科技创新与奥运精神的深度融合。在“见字如面”书信交流中,内蒙古学生用文字描绘草原的辽阔,北京学生分享都市的科创见闻,纸墨间流淌着跨越地域的友谊。7月15日凌晨,师生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,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国家荣誉与民族自豪,随后参观毛主席纪念堂、故宫博物院,在历史长河中探寻民族精神根脉。
新疆学子来京品文化
校园互动结深情
7月9日和7月14日,新疆墨玉249名师生分别走进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团结湖分校、北京中学二分校和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,参与“研学促交流 京疆共筑梦”主题活动,在校园方寸间感受文化交融的温暖。活动伊始,朝阳学生用悠扬的合唱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,歌声中满是东道主的热情。墨玉师生参观了校园,从教学楼到操场,从实验室到文化长廊,细致了解北京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。两地学生分组参与篮球、排球、舞龙、书法扇面等特色课程:篮球场上,运球、传球、投篮,两地学生团结一心,默契配合;书法台前,共同提笔写下“民族团结”“同心同行”等字样,墨香中传递着美好愿景;报告厅内,师生共同挥舞彩带龙,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。
朝阳师生赴墨融真情
共谱团结新篇章
7月15日至21日,朝阳区37名师生远赴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,开展京墨青少年融情交流营活动,在大漠边缘续写民族团结的故事。交流营中,朝阳师生走进墨玉县北京朝阳中学等援建结对学校,与当地学生开展交流交融交往活动,并向学校赠送了师生精心设计的、结合了北京特色的礼物。学生带着足球、篮球、文化用品等来到萨依巴格乡乌鲁格阿塔教学点,与当地学生踢足球、打篮球、一对一交流,彼此加深了解,文化在碰撞中交融,友谊在互动中升华。
在墨玉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,朝阳师生了解了墨玉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民族团结故事与城市发展历程。在和田博物馆,珍贵的文物诉说着西域与中原的千年联系;在沙海老兵纪念馆,“扎根边疆、奉献一生”的老兵事迹让师生深受触动,更加理解“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”的深刻内涵。学生还观摩了桑皮纸传统制造技艺,亲手体验捣浆、铺纸、晾晒等工序,感受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,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坚韧。在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,师生系统了解了北京市支援和田地区建设的历史,在听到“问勇路”的故事时,为陈祥榕烈士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感动落泪。
这个夏天,从北京的科创实验室到墨玉的非遗作坊,从校园里的互动体验到历史场馆的研学探索,京蒙疆三地青少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心灵感受民族情谊。朝阳区教委以研学为纽带,持续推动跨区域教育协作,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,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注入青春力量。
![]() |
剩余140字
|